04月29日 15℃~28℃ 贵阳
04月30日 13℃~20℃
05月01日 13℃~18℃
05月02日 17℃~20℃
05月03日 17℃~28℃

跻身白酒主流产区!习水坚定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加速向千亿

发布时间:2023-09-12 14:16:55



近年来,习水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把白酒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首位产业,不断提升习水产区在白酒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了习水产区的强势崛起。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习水产区的崛起可谓是中国白酒产区的一大奇迹。酒业家了解到,接下来,习水产区将围绕“绿色主产区、酱酒新高地”进一步强化生态和核心产区优势,推动产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今年,习水产区提出了千亿级产区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习水产区内部各方也在积极行动,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多维度提升习水产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9月10日,第十二届中国(贵州)酒博会期间,习水产区抓住契机,高规格举办以“活力闯新路、绿色向未来”为主题的2023习水产区酱香白酒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发出习水高质量发展的新声音。


习水产区的崛起,不是偶然的成功,而是行业发展形势和习水产区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习水产区成功跻身全国白酒七大主产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酱酒核心产区第二极。”在9月10日举办的习水产区酱香白酒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习水县委书记常文松表示。

数据表示,2022年,习水全县白酒产能突破17万千升,产量突破15万千升,产量占据全国酱酒的26%,实现销售收入306.9亿元。在这样的规模效应下,习水产区也正式跻身中国白酒的七大主流产区。


“中国酱酒核心产区第二极”的概念由酒业家于2021年5月正式提出,彼时,以茅台和仁怀为代表的中国酱酒核心产区的建设如火如荼,迈过百亿的习酒也正引领习水白酒快速发展,超过百亿的习水白酒也正式进入行业重点关注的范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酒业家经过实地调研,撰写发布了万字长文《茅台之外,唯有习水丨酱酒大时代产区巡礼》(点击可阅读原文),并正式提出习水产区将会是“中国酱酒核心产区第二极”这一观点。如今两年半时间过去,习水产区也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证明了自己是名副其实的酱酒核心产区第二极。


2021年上半年,习水产区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进化。产量从2016年的2.64万吨跃升至2020年的10.5万吨,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20.5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31.12亿元,产区规模化发展的雏形已经具备,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进化。


2021年至今,近三年的时间里,习水产区完成了第二阶段的进化。在“十四五”开局启程的这三年时间中,习水产区产量从10.5万吨提升至15万吨,销售收入从131.12亿元跃升至306.9亿元。在这一阶段,习水产区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进化。


正是在不断的进化中,习水产区实现了强势崛起,并以高姿态、高质量跻身中国白酒七大主流产区。


当前,白酒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产区时代和头部时代,尤其是进入到了“头部品牌和头部产区相互成就”的时代。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习水产区以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成绩成功拿到了白酒“头部产区”的入场券,尤其是在酱酒领域,更是当仁不让地坐稳了酱酒产区的“第二把交椅”。这对于习水产区参与到未来的头部竞争,实现千亿产区的目标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酒业当前的时代命题。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敖鸿看来,在白酒行业的调整期,优势资源向名酒产区、名酒企业、名酒品牌集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习水产区应加快打造一流的产品矩阵、一流的企业梯队、一流的产业集群和一流的酱酒形象,让习水产好酒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发展持续力。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也认为,本轮行业调整的实质与核心是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过去追求规模、速度,向“高质量”为本、协调、健康发展转变。在本轮调整期及今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将深刻影响行业走势,高质量发展领先的产区与企业,将占据战略性、决定性的竞争优势。


“酒业高质量发展,是集约式的、科学化的、平衡性的。”王新国表示,习水产区在集约式、科学化、平衡性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效,已成为酒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高规格举办习水产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也进一步表明了习水产区“问计于外”,笃定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意图。而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习水产区快速崛起、进化的过程中,习水产区已经做了大量的高质量发展实践。


一方面,习水产区坚持“规划在前”的策略,坚决不走“先发展,再规范”的老路,在全县范围内规划了68.36平方公里的白酒产业集聚区,并坚持招大引强、扶优扶强的策略,目前习水产区拥有白酒企业仅仅15家,但是有8家规划了万吨以上的产能。


目前,习水产区已经形成了有龙头引领且层次鲜明合理的品牌舰队梯次。以习酒、茅台酱香系列酒2个百亿级酒企为龙头,安酒、步长洞酿洞藏、小糊涂仙心悠然等3个十亿级酒企为支柱,以习湖等一批亿元级酒企为补充。“2+3+N”的白酒产业梯次发展格局也让习水产区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使得习水产区的实力更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发展更好。


此外,习水产区还深耕白酒全产业链,布局28万亩高粱种植面积,建成2个白酒包材配套产业园,让白酒产业链条更加完备。值得注意的是,习水白酒配套产业集群也入选了2023年度贵州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其中唯一的白酒产业集群,并获得了国家级名单推荐的资格。


另一方面,人才也是习水产区高质量发展中的显著优势。近年来,习水产区内部各企业大力引进一批懂技术、懂营销、懂策划的白酒产业“高精尖”人才,大力培育一批白酒产业工人和关联行业从业者,积极支持一批白酒酿造工艺师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


“如今的习水已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白酒人才的聚集地,产区发展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更加充足。”常文松表示。据酒业家了解,截至目前,习水产区内部已经拥有中国酿酒大师3名,国家级、省级白酒评委131名,其他酒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多人,白酒产业工人达到2.7万余人。


规划在前、规范发展、龙头引领、梯次合理的习水产区还拥有巨大的产能产量优势,这也是习水产区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巨大收获。按照发展规划,到今年年底,习水产区的产能就将达到20万千升,产量突破17万千升;而到2026年,习水产区的产能将达到30万千升。

在高质量发展的加持下,习水产区也提出了打造千亿级产区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30年,培育“万吨级”企业10家,白酒产能突破35万千升,产量突破30万千升,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产值突破1000亿,正式跻身“千亿级产区俱乐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山好水才能出好酒”。绿色是习水产区发展的底色,也是习水产区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天人共酿”的白酒酿造生产,高度依赖地理生态环境,某种意义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比白酒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酒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以绿色生态文明为基础。而习水产区则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优势,“绿色主产区”也是习水产区的一大鲜明标签。


习水地处赤水河下游,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未经污染也没有修建水电站的大型一级支流在习水县内长达46公里,习水森林覆盖率达到63%,拥有13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和北纬28°保存最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凭借其特定的经纬度、充沛的降雨量、独特的矿物质、适宜的酸碱度、特有的微生物种群,造就了酱酒酿造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生态河谷”。


生态环境决定了酿酒的品质,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也正是习水产区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快速崛起的根本和关键。所以习水产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让生态环境“含金量”和经济发展“含绿量”同频共振。


更为重要的是,习水产区的发展并没有一味地消耗优良的生态环境,而是边发展边保护,先保护再发展,也走出了中国白酒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


近年来,习水编制出台了《习水县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2021-2030)》《关于进一步规范白酒产业发展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开发提供政策保障。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禁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入产区,加快打造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车间、绿色产品。


此外,习水产区还主动与有关各方共同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修复,全面推进扩绿、节能、减污、降碳,确保赤水河谷不可复制的酱香白酒酿造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和可持续。


绿色低碳发展,是习水产区的又一大实践。重点打造“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大力开发酿酒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技术,积极发展酒糟生物质发电等循环高效型绿色产业,让白酒产业“含绿量”更加凸显。值得注意的是,习水产区的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产区层面在推动,以习酒、安酒等为代表的产区内企业品牌更是不断加码在生态、低碳等方面的投入,产区与企业共同守护习水产区的“绿水青山”,守住习水产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绿色主产区,酱酒新高地”。酒业家也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彰显习水产区的绿色发展成果和优势。9月23-25日,习水还将承办中国酒业绿色发展大会,以更为实际的行动、更为有力的举措推动习水产区的绿色发展,进一步把绿色打造成为习水产区的产业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