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贵州美食昨天
2020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涉酒产业一直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大力推动了地方经济,更推动了农村产业革命,为无数农户、贫困户带来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品质。
近年来,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也积极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助力酒产业发展带动涉酒全产业链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等方面作出显著贡献,成为我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之一。
本次第十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特设了三个展区,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扶贫展会”、“白酒群产业链·助推脱贫坚展”、“文化旅游促销费·助力脱贫攻坚展”回顾贵州酒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过去,展示如今的硕果累累。
巩固脱贫攻坚 助力黔货出山
走进一号展馆,“巩固脱贫攻坚扶贫展会”映入眼帘。今年贵州酒类博览会根据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局需要,由组委会购买六十六个展位,免费提供给全省原六十六个贫困县,展示推荐优势农特产品,助力黔货出山,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展会上,贵州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其特色农产品都非常引人注目。比如贵州娄山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方竹笋系列产品、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的皂角米系列产品、贵州宏财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刺梨产品、六盘水凉都猕猴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弥你红”产品等。
贵州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本地企业将总部、仓库、车间等直接搬进了乡镇村庄,与可利用资源更好地共生。同时,当企业走进其中的贫困村时,更是自动扛起了扶贫攻坚的大旗。
对此,记者采访到了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的企划宣传员秦女士。她告诉记者,至2019年末,基地租用织金县猫场镇土地280余亩种植皂角树,现在已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皂角米加工基地。基地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重点实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因为皂角米的特殊性,其只能全手工徒手从皂荚中剥出,无法用机器取代,所以此前是将皂荚分给整个镇九万余居民,让他们回家剥后再返还给公司。后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扶贫车间”的出现为猫场镇居民加强了保障,让他们从“流动员工”变成了固定员工。
据秦女士介绍,企业产品年生产量500吨左右,产品加工带动地方就业人员2200余人,地方贫困户223人。皂角米系列的产品已经销往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一带,远销到中国香港、台湾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下一步,企业计划将产品出口销售,带领猫场镇居民更好地增收致富。
以酒为“友” 带动增收和发展
酒,作为贵州的一张“名片”,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和对外开放推上新台阶的重要力量。
在“巩固脱贫攻坚扶贫展会”的旁边是“白酒群产业链·助推脱贫坚展”,展示了贵州酒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历程;生产设备等酒类群产业链的发展情况;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和地方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密切相关的酒类产品,如刺梨酒、蓝莓酒、火龙果酒、糯米酒、青梅酒、苦荞酒等。
据贵州古安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茶酒联合创始人翁学毅总经理说到;“按照我们公司计划的产能5000吨来算,每一年茶叶的采购在两个亿,再按照本地一万户居民来算,每一户能分到两万块左右的收入。”
除了创新型酒产业,像夜郎古、人民小酒等贵州传统酱香酒业也一直在为本省的脱贫攻坚战持续助力。
余方强,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夜郎古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夜郎古公司通过和村里联合成立合作社,以企业投入、村委会管理、村民参与的形式帮扶了两个村庄基本脱贫。未来,夜郎古还将进一步与村镇“并肩作战”,保持脱贫成效、维持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扶贫收官之际 拥抱脱贫之“果”
贵州,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形势严峻。如今,贵州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借助精准扶贫、电商扶贫、网络扶贫、产业扶贫等各种创新方式,在解决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截止到目前,贵州66个贫困县已有57个脱贫摘帽。
一直以来,酒博会作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长效化知名展会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致力于将贵州酒、中国酒引出去,将国际酒带进来,进而促进消费,引导生产,促进流通,推动世界酒业交流合作。从地方性而言,酒博会更解决了部分地方企业发展和农特产销售的难题,提升了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好的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在本届酒博会的三个脱贫攻坚展区上,观众们可以全面了解到贵州如何在脱贫攻坚路上走好、走稳、走向取胜。(杨羽佳)
一点贵州美食编辑: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