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向黔看】 之一
酱酒大时代来临
文/黄晓云
中国人的餐桌上,菜品无论来自东西南北中,口味酸甜苦辣咸,皆离不开美酒。
北京,铜锅涮羊肉配上一瓶清香型二锅头;
四川,麻辣兔丁、夫妻肺片是浓香型川酒妥妥的伴侣;
黄酒出了江浙沪地界,鲜少出现在餐桌上;
而在贵州,大部地区的湿润多雨气候,离不开祛湿发汗的各色辣子菜肴和一盅口感绵密醇厚的酱香白酒。
不同地方的酒,就像不同地方的人。水土有别,秉性各异,酒的风格也截然不同。虽说白酒分为12种香型,但纵观白酒的发展史,其本质是风味与品质的提升史。
1970年以前,清香型白酒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份额,作为此种香型的开山鼻祖,山西汾酒一度拥有“汾老大”的江湖地位。
1970年至2000年初,浓香型“一统天下”,以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为代表的川派浓香占据中国白酒格局的重要板块。
2019年,酱酒成为中国白酒行业风口。
贵州茅台以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及酱酒上乘的酿造品质满足了消费升级和健康饮酒的诉求,2019年年末,茅台官宣总产值1003亿,国内酒业史上首家千亿级企业就此诞生。
在以仁怀市茅台镇为圆点的黔字号酱酒企业市场表现亦不俗,取得数亿乃至数十亿的销售业绩,为近五年来最佳纪录。
至此,以酱酒为主打的黔酒军团,在中国白酒地图中攻城拔寨,酱酒发展的黄金时代,拉开帷幕。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国酱香型白酒产能约55万千升,实现利润约550亿元,酱酒以白酒行业7%的产能,实现42.7%的利润。业内人士预计,到2022年底,酱酒市场容量有望扩容至1800亿元。酱酒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
面对大缺口、小产能的酱酒业,想入局者众多。
郎酒、舍得等川酒名企纷纷在赤水河沿岸布局酱酒生产基地,这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酱酒风潮”,行业上扬势头明显。
在贵州提出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概念之后,七大酒企联合签署发展宣言,赤水河流域如何在全球烈酒产区书写酱酒王国的传奇?
以百亿计的资本闻风而来,赤水河的生态天赋是如何进化为资本天赋?明日推出【酱酒向黔看】第二篇——《中国有条美酒河》。